“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,只是向上走,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。能做事的做事,能發(fā)聲的發(fā)聲。有一分熱,發(fā)一分光,就令螢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發(fā)一點光,不必等候炬火。”
——《熱風·隨感錄四十一》
圖為中國西藏信息中心青年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內合影 攝影:陳浩力
4月29日下午,中國西藏信息中心團總支組織30余名青年赴北京魯迅博物館參觀學習。此次學習旨在傳承五四精神,豐富青年精神文化生活,感受魯迅先生“以筆為劍”的革命情懷。
位于北京市西城區(qū)阜成門內大街的北京魯迅博物館,現(xiàn)有魯迅舊居及魯迅陳列展覽。魯迅曾在此生活兩年多,在這里寫下了《華蓋集》《華蓋集續(xù)編》《野草》三本文集和《彷徨》《朝花夕拾》《墳》中的部分篇章。青年們在展柜前頻頻駐足,觀摩學習一份份泛黃的手跡、一張張老照片,它們跨越時空向人們講述著這位革命先驅、文學巨匠的故事,以及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。
中心青年認為,魯迅先生以筆為炬,照破蒙昧;以文為藥,療救人民。當代青年更應以魯迅先生為榜樣,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,在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,在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偉業(yè)中勇當先鋒隊、突擊隊;要立足本職崗位,講好中國故事西藏篇章,為黨的涉藏宣傳事業(yè)貢獻青春力量。(中國西藏網(wǎng) 文/鄒慧)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(wǎng)”或“中國西藏網(wǎng)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(wǎng)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